
重返大唐再出发
公元682年,“药王”孙思邈晚年时期,将近三十年收集的药方集结成册,写就《千金翼方》,以补早期巨著《千金要方》之不足,留下了大量关于治疗骨伤科疾病的丰富经验。
长春市中医学院根据《千金翼方》记载,于1965年开始潜心研制新型丸剂——浓缩蜜丸,1973年,由长春人民制药厂(人民药业集团前身)反复研磨调整、加减药味,最终全国首研并首产老君炉牌藤黄健骨丸,历经43年不断工艺优化,其显著的活血补肾功效,造福了多方骨病患者。
治疗骨病何以要活血补肾?
《内经》有云:“肾主骨生髓”,即肾藏精,精能生髓,髓能充骨。也就是说,骨骼遭受损伤,伤骨必然伤髓,骨髓既伤,内动于肾。中医认为,肝主筋,肾主骨。通过补肝肾可使人体的骨密度得以迅速提高。所以,对于骨病的药物治疗,中医多用补肾药。而筋骨损伤后,需要气血供养才能再生,祛瘀、调理气血是使骨质再生的前提。
唯有千年古方,方可千年流传。
莫言百般挑剔,但求无愧于心
原材料是制造好药的基石,古方再好,药品原料不合格,药品也无法发挥相应的疗效。人民药业集团深谙此理,把“地道、上等、纯洁”作为严格选料标准。
藤黄健骨丸以熟地黄、鹿衔草、骨碎补(烫)、肉苁蓉、淫羊藿、鸡血藤、莱菔子(炒)七味药材组方而成,每一味药材的选购都有着严格的标准。
中药地黄,以河南焦作出产的最为道地,能入得了藤黄健骨丸的地黄必是精中取精,秋季10月份,地上叶片逐渐枯黄,选一晴天挖出根茎,人工去除芦头、须根及泥沙,使药材达到洁净,一点杂质都没有,以保证制成药品的质量和疗效。洗净后边烘晒边发汗,至根块无硬心,质地柔软为止,如此一番“精雕细琢”,方可进入人民药业的大门,开启中医药之旅。
其他药材也都有着明确的固定出处,鹿衔草、肉苁蓉,必选内蒙古所产,骨碎补只选四川、湖北的,淫羊藿要是甘肃的,鸡血藤源自广东、广西,莱菔子为河北、河南所产。
唯有道地药材,方可匹配良方。
何止斤斤计较,较量毫厘之间
闯过选料关卡,方能开启制药之旅。
藤黄健骨丸的制作工序很简单,就是制粉、混合、制丸三个大步骤。但是制作工艺却分为18道,选料、净制、切制、炮制、灭菌、粉碎、提取、浓缩、制大颗粒、干燥、批混、过筛、合坨、晒坨、丸坨保温、压条、切丸、晒丸,道道工艺都有着近乎严苛的标准流程,非常复杂讲究:粉末应该制作到多细,如何逐步进行混合,如何和蜜并逐步侵润,不同的季节要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,这才是真正保证药丸疗效的神秘。
唯有毫厘必较,方可妙至毫巅。
不负百年光阴,跨越千年守候
从1795年的中华老字号“北京长春堂”,到1966年人民药业集团,300年斗转星移、沧桑变幻,始终不变的是对极致产品和极致服务的不懈追求。这种追求达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。但是,对人民药业而言,心存敬畏,行有所止;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在人民药业的文化字典里,始终标注着“正心正行做精品,人民药业为人民”的企业精神。这种精神不仅仅是一句口号,已经融入人民药业的血脉之中,成为一种强大的文化与使命基因。
“北京长春堂”三百年的十六字堂训“品味虽贵,不惜重金。炮制之术,必求其精”如同三尺神明一般,始终指引着人民药业做好每一粒药丸、每一粒药片、每一滴糖浆……
百年光阴终不负,良心制药越千年!
注:本文由人民药业集团原创整理发布,禁止摘抄,转载请注明来源。